人物访谈 | 白罗米:在探寻中文的道路上,我如获至宝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语合中心
语合中心
她投身中文教学近三十年,学生遍布罗马尼亚各行各业;从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到今天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她的翻译和研究跨越中国古今。因其在中文教学和文化传播领域的卓越贡献,2019年9月,白罗米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亲朋好友口中的“中国姑娘”
上世纪70年代初,罗马尼亚政府决定选几所小学进行外语试点教学,白罗米所在小学恰好成为唯一的中文试点学校。因此,七岁的她便开始接触中文。
从小学到中学的七年里,白罗米每周都会上一次中文课。当时的她并不知道中文日后会给她带来怎样深远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儿时在中文课上被激发出来的那股热情,伴随了白罗米一生。而她,也从此成为了亲朋好友口中的“中国姑娘”。
方块字里有乾坤。初学中文的那些年,白罗米开始逐渐领会到中文的魅力。“曾读过的每一本书、翻过的每一本杂志,都会将中国的方方面面呈现在我面前,全都是我视若珍宝的重要财富,隐藏着通往神奇世界的路径。”
读大学时,白罗米毫不犹豫地决定要学习中文。“我很努力地学习,以通过入学考试。得知自己被布加勒斯特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录取,将在该校学习中文和英语的那天,我简直太高兴了!”
大学期间,白罗米最感兴趣的是翻译课,这门课程帮她掌握了罗中双语互译的专业知识。她还迷上了中国古典哲学,并进一步学习了文言文。
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学的魅力
毕业之后,白罗米成为了布加勒斯特大学的一名教师,专门教授中文。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余,她开始尝试与恩师蒂亚娜·西格尔(Tatiana Segal)一同翻译《庄子》。
在这个过程中,白罗米惊喜地发现,除了汉学家和学习中文的人以外,还有许多罗马尼亚人对中华文化也很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中国文学著作。
“翻译《庄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们不仅将原文译为罗马尼亚文,还在文中增加了详尽的注释和评论。”白罗米说。
虽然翻译中国经典著作《庄子》,对于刚毕业不久的白罗米来说,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然而,她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20年如一日,查阅大量中西方注释和研究成果,终于在2009年出版《庄子》罗马尼亚译本。
期间,白罗米曾不止一次怀疑和担心自己是否有足够能力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但每当她面对困惑和担心时,对中文的热爱总会给她激励和勇气,让她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位在中文作品翻译领域出色的译者。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为了让更多罗马尼亚人可以了解这位中国作家,了解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白罗米陆续翻译了莫言的两本小说——《天堂蒜薹之歌》(2014)和《酒国》(2015)。在当地出版后广受读者认可。
积极推动当地中文教育发展
除了翻译领域,白罗米还积极投身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不遗余力地推动当地的中文教育发展。
白罗米曾说,“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我一直很遗憾自己的力量无法让更多罗马尼亚人接触到中文,让他们看到更多的中国文学作品,了解更深的中华文化内涵。”
但让她开心的是,近年来,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支持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当地中文教育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2016年,罗马尼亚教育部宣布将中文列入中小学外语语言课程名单,这标志着中文正式被纳入罗马尼亚国民教育体系。“这是我探索中文荆棘之路上获得的最大宝藏。”白罗米欣慰地表示,不过这也意味着,对中文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白罗米积极推动罗马尼亚本土中文教材及教学大纲的编写,为中文在罗马尼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目前,布加勒斯特大学正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研发系列教材,将致力于为罗马尼亚学生打造量身订制的本土中文教材。”
作为致力于增进罗中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在白罗米的带领和组织下,每年当地都会开展50多场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活动。
她积极组织开展高端学术论坛、打造学术交流品牌,有涵盖哲学、儒学、法学、文学等领域的“中罗论坛”,有涉及中国诗歌、中国传统山水花鸟画等丰富内容的“每月论坛”……在她的推动下,罗中文学界之间交流频繁,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学作品在罗马尼亚的传播。
回顾多年来与中文结缘的经历,白罗米表示,“或许我一开始确实是选择了一条满布荆棘的艰难之路,但每当看见自己的努力成果,我就知道,自己已经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而且我相信,每个与中国结缘的人都将从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不可思议且无穷无尽的宝藏中获益。”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图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精彩链接:
投稿方式
如果您有感言见闻、学员故事、教学方法、知识干货等想跟更多人分享,欢迎通过weixin@chinese.cn邮箱给我们投稿~我们期待您的来稿!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新浪微博:@语言合作中心 |